只要大部分農民種糧,再加上國家積極扶持農民種糧,擔心糧食危機,是您想多了。因為這些原因,農民賣糧真的離不開糧販子,大家怎么認為呢,現在不行了,國家放開了糧食市場,糧食可以自由買賣,這樣就出來了糧販子,人們把糧賣給他們省了不少事,農民自管安心種地,糧販專門替農民賣糧,賺取差價。
1、有些農村青壯年不愿意種地,假如沒有農民種糧食,怎么保證糧食需求?
我認為有些農村青壯年不愿意種地,是順應時代潮流的大好趨勢、是實現國家戰(zhàn)略目標的具體表現,我國有五六億人口的農民,有一些農村青壯年不愿種地還不行,還要有一大批農村青壯年,脫離農業(yè)生產,投入到城市各行各業(yè)和城鎮(zhèn)化建設中,把我國從一個農業(yè)大國,轉變成一個工業(yè)強國,農業(yè)實現規(guī)?;?jié)約型、智能化、因地制宜、百花齊放的農業(yè)生產模式,最終實現符合我國國情的農業(yè)現代化、到時候就更不要擔心國家糧食安全了,人民安居樂業(yè),國富民強。
2、如果沒有糧販子,農民種的糧食能賣給誰?怎么才能賣出去?
自從有商品以來,就有等價交換,沒貨幣的年代,人們用物換物,有了貨幣就方便多了,出現了一批批買賣人,也就是商人,農村的糧販子就是倒糧商。如果沒有糧食販子,那得分什么時代,在人民公社的年代,走集體,那時沒有糧販子,那時你倒賣糧食是犯法的,也沒人敢販賣糧食,那時生產隊有馬拉的車,集體把糧送到公家糧庫,沒有糧販子,
現在不行了,國家放開了糧食市場,糧食可以自由買賣,這樣就出來了糧販子,人們把糧賣給他們省了不少事,農民自管安心種地,糧販專門替農民賣糧,賺取差價。話又說回來了,如果沒有糧販子,農民的糧真的不好賣了,你不能種幾畝地買打糧的機器吧,因為那機器挺貴的,打完糧你得用車往收糧點送吧,運輸都是問題,因為這些原因,農民賣糧真的離不開糧販子,大家怎么認為呢?歡迎條友點贊關注。
3、假如出現糧食危機,農民如何自救?
我們農民身處農村,常年和土地打交道,四季以農作物為伴,種植的是五谷雜糧,盼望的是年年豐收,對這個問題,唯有國家高層和我們農民最了解實情,最有發(fā)言權。近幾年來,世界多地出現的糧食危機,已經引起國家高層的重視,保著十八億畝種糧土地紅線不被侵蝕突破,已列入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對城鎮(zhèn)化建設和工業(yè)化發(fā)展占地下達嚴苛的禁令,公開說不;對中低產農田的投資改造力度在逐年加大;對農業(yè)科技投入也在年年增加;對極少數地區(qū)荒蕪土地的監(jiān)測已定位到地塊,核查到農戶,并采取了相應的處罰措施,農業(yè)的種糧面積在穩(wěn)步增加。
這是十分可喜的局面,網上這幾年來把“糧食危機”這個話題炒得是提起來,放不下。土地的荒蕪面積,農民的種糧積極性,并不像某些專家予料的那么糟糕,像個別網民炒作的那么不容樂觀,按我們農民身在黃土地上的所見所聞,在我們國家一時半會不會出現鬧糧荒無飯吃的問題。杞人可憂天,沒必要憂思過度,糧食危機對我們暫時是個偽命題。
農事受節(jié)令限制,農忙種地,農閑務工出外掙錢,在農村再正常不過了,婦女老人有家和土地存在,留守種田是家庭現實需要,和農民不愿種地了,完全是兩碼事,沒必要添枝加葉過度解讀,至今起碼在多地還沒有見到糧食成熟后,任由風刮雨淋,鳥吃蟲食,霉爛在田間無人收獲的事例。還有人一直不厭其煩地炒作,XX地區(qū)土地大面積荒蕪,良田成了草原,土地連年無人種植,顆粒無收等等,未免有點以偏概全,霧里看花,
這些撂荒土地多半集中在收成偏低的丘陵山區(qū)或半山區(qū),低洼易澇農區(qū),而且面積有限。在廣大平原地區(qū),驅車千里想找到撂荒的土地實屬不易,農民不種糧,等于失爹娘。農民被定格為莊稼人,那有不種糧的道理,作為我們農民,最親近的是除了自己的家人,就剩下土地了。只要大部分農民種糧,再加上國家積極扶持農民種糧,擔心糧食危機,是您想多了,
4、農民都出去打工了,沒人種地,以后糧食能否保證充足呢?